台南市大同路一段某小巷裡
斗侍雖名為斗侍
但其內部空間就如同斗室一般
小小的吧台
迷你尺寸的生豆麻布袋
一旁還有小台的烘豆機
阿嬤家現在還有的長凳
是我今天選擇的坐位
位置下頭有貼心的籃子可以放包包跟外套
我是被一位熟客提醒才注意到的...
以上三張照片幾乎是店裡頭座位的全部了
真的是名副其實的斗室
會知道這邊是甘谷老闆的關係
由於他提醒我這邊空間很小、位置難找又沒招牌
因此我一改以往說衝就衝的風格
打了通電話過去確認位置與地點
...其實也很突然的決定要去啦
只是打電話很不像我平常會做的事
窩在這裡讓我腦中浮現陋室銘
空間小小的、裝飾品也是簡單到不行
這間店的風格跟我去過的其他店家是截然不同
除了喝咖啡
還可以煮咖啡
嗯...煮咖啡或許有滿多咖啡店願意讓熟朋友來玩的
不過我第一次去他就問我要不要自己來
說不會他還說可以教
真的是很特別
更特別的是還可以嘗試烘豆子
絕無僅有吧這
這裡沒有menu
老闆簡單問喜好後會直接挑選
熟了或許就可以指定豆款吧
不過第一次來
老闆又很親切的解說許多知識
就照他安排又何樂而不為
唯一非燈泡的天花板裝飾
壞掉的竹蜻蜓嘛....?
長凳正前方擺了一個畫架
上頭有一些書、CD跟小音響
老闆的朋友還帶了自己的CD來放
是我沒聽過的鄉村、美國西部風搖滾
一時讓整間斗室有酒吧的感覺
但看這杯子......
是喝茶吧這
老闆還問我要玻璃杯還陶瓷杯
選了玻璃杯以後他又在杯子中找了許久
因為是手工的所以大小不一
老闆如是說
邊喝咖啡邊聽大人們聊天
一下子就喝了好多
至少也喝了四款豆子五種風味
其中一款我說很喜歡老闆還特別沖了一杯冰的叫我試
至於大人們聊了什麼.....
邊聽還真的感觸良多
其中一位大哥(連長像都像大哥...)還劈頭問我
"覺不覺得台灣人的目光很短淺?"
如果我已經是熟客了就敢加入討論哈哈
不過第一次去就還是在旁邊聽就好唄
在那邊感覺頗妙
明明是初訪卻有自己已是熟客的感受
老闆跟旁邊的人自在的把你拉進話題
也不吝告訴你關於咖啡的知識
短短兩個多鐘頭我學到很多
不管是咖啡上
或是對未來的思考上
"要讓自己成為不可被取代的人"
看著窗外,我心裡默記著
倒也很巧
今天有位老闆及大哥的年輕朋友當兵休假過來
他們就分享了許多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感觸
也是因為是聽得見生命的分享
所以才讓我不知不覺將注意力轉移過去吧....
他們講了很多
我越聽也越覺得要思考的好多好多
那位年輕朋友(其實應該跟我差不多...)走了以後
他們還說其實能講的就那些
要怎麼做得看他自己
真是不能同意更多了
或許因為自己有類似的經驗跟際遇
所以更心有戚戚焉吧.....
默默覺得那個人跟自己都很幸運
路上有那麼多人陪
扯遠了
來咖啡館就得品味咖啡
我記不得今天喝的所有名字
卻遇見了既去年在甘單喝到的耶加後
更加驚為天人的味道
衣索匹亞水洗利姆
我不是很確定之前我去的店家有沒有
總之這名字我第一次聽到
味道是第一次嚐到
這款聞起來有濃郁甘甜的茶香
很像是麥香紅茶.....
(這個名字說出來不知為何質感就降低了,可我認真這麼覺得)
喝下去則是帶有比他親戚耶加來得醇厚的果酸香
溫度降低之後就殊途同歸了
來自衣索匹亞的兩款豆子有其地緣的明亮酸香味
但利姆的味道聞起來始終有淡淡的麥香紅茶味
這味道真的讓人心曠神怡
就是這隻豆子老闆做了冰沖
還給我兩種不同的高腳玻璃杯
品味由容器不同而產生的兩種味道
超級像在品酒
而且是品紅酒
不過我一直覺得有普洱茶的味道跑出來....
所以沒有很喜歡
還是熱的好
長凳的腳跟老房子才有的地板
今天還喝到日曬耶加
溫和到爆炸
跟以往對這款豆子狂放的印象差很多
老闆的朋友跟老闆本人也說這批特別的溫和
另外還有一款"象豆"
取大象是龐大生物的意思
象豆比一般的豆子還要碩大
味道卻沒有特殊的地方
老闆說通常是買來玩的....
我覺得末端仍有其特色香味就是了
但我是菜鳥且我第一次去那家店
所以就沒多說話囉~
很淺很淺的小廚櫃
擺了許多咖啡罐子
很明顯不是台灣來的.....
不過我沒問
當時已經醉了
醉在咖啡海裡
既之前去黑早之後
再度嚐到咖啡醉的滋味
左手虛軟的感覺超明顯
老闆還提醒我小心不要醉到摔下樓梯......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發生過
這棟老屋的格局乍看很怪
是少見的三角狀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棟老屋是附屬在一旁的主宅的
由於當時該戶人家人口越來越多
才又蓋了間小屋供小孩念書
去洗手間的路上會繞過主宅
看起來就是一般住家了
總之斗侍絕對會登上目前我所看到的咖啡館中
最奇特的第一名
建築奇特、老闆也奇特
有機會我會想再去的
不過我這人真的很懶惰打電話啊......
是說
之前去甘谷喝他的新豆子"野薑花"
有沒有野薑花的味道我不知道
末端卻常到葡萄柚的清香
當時甘谷老闆說那是"新鮮"的味道
今天在斗侍幾乎每款都有這樣的清香呢~
也是一番驚喜呀